罗马水晶柱载入中国古籍
水晶的英文意思就是“洁白的冰”,这直接描述了水晶的外观、光泽和透明度等基本特征。日本宝石学家铃木敏在《宝石志》中说,“罗马人初获水晶于阿尔波斯山,山高峻,四时常积雪,遂相称为冰所化。”中国宝石学家章鸿钊先生似乎也同意这一看法。即是说古罗马人与古印度人、古中国人一样,都相信水晶是冰的化石,是神灵或者上帝所创造的。古代欧洲人是非常喜欢水晶的,他们用巨大的水晶晶体来装饰宫殿。这一点居然被中国古籍记载了下来。
南朝宋学者范晔著《后汉书·西域传》称:“大秦国宫室皆以水精为柱。”三国时期魏国学者鱼豢著《魏略》曰:“水精出大秦国,一名黎难。”《晋书》也说:“大秦屋宇,水精为柱础。”这里的“大秦”就是古代罗马帝国,一般指东罗马帝国而言。欧洲人的水晶宫也影响着中国的文学与文化,比如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描写了东海龙王的宅第水晶宫;清代诗人杨公汉《咏水晶宫》诗云:“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在水晶宫。”
欧洲人喜欢水晶有着悠久的历史。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法国十六世纪小说家拉伯雷在他的成名作《巨人传》中描述了欧洲一些神殿内的高贵摆设,其中就有水晶杯、水晶盅、水晶碗,还有“满是纯净透明的水晶”所制作的“神瓶”等。
事实上,阿拉伯人也喜欢水晶。阿拉伯传世名作《一千零一夜》记叙了一个“葛梅禄太子与白都伦公主的故事”,说的是海岛岩有一位白都伦公主,长得天生丽质,窈窕动人,尤尔国王因为十分疼爱她,就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掠来世上最好的材料,为她营造了七幢宫殿,其中的一座宫殿就是用水晶建造的。而我们知道,《一千零一夜》是一个集体作品,从口头创作到编订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然而,作品开始时记载的是在公元纪年时由印度、波斯等地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的民间故事。因此,这个白都伦公主的水晶宫殿的故事无疑反映了阿拉伯人对水晶的喜爱。
由此可以看出:古印度人、古中国人、古罗马人等不同文明、不同民族都喜欢水晶,且这种青睐一直保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结婚15周年称水晶婚
作为一种古老的宝石,水晶的英文名词是Crystal,如果仔细考证,就会发现其源自中古英语的Cristal、拉丁语的Crystallum或者希腊语的Krustallos。水晶是石英家族中的一员。
水晶的现代科学名词是“石英”,而石英是由硅石组成的一种非常坚硬的矿物质,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如砂岩和花岗岩中都有水晶产出。而作为矿物名词,石英的种类很多,如玛瑙、玉髓、黑矽石、燧石、蛋白石及水晶等。可见,水晶只是石英家族中结晶很好的、有一定大小的石英晶体,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晶面呈玻璃光泽,硬度为7。
水晶有狭义和广义之别。我们一般说的水晶属狭义范畴,仅指无色透明的水晶。实际上,水晶形态各异,常见的结晶习性有柱状、长柱状、短柱状、宝塔状和双锥状等;品种多种多样,颜色丰富多彩,如紫晶(Amethyst)、黄晶(Citrine)、烟晶(Smoky Quartz)及发晶(Hair Crystal)等。之所以有诸多彩晶出现,是因为这些水晶结晶体中含有杂质。
现在,有些水晶品种比如紫晶,由于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和市场取向等原因,社会地位和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其他水晶。例如,紫水晶被犹太人定为圣城耶路撒冷12块奠基石中的第11块,在《圣经·新约》一书中被?为2月份的生辰石。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今天,紫水晶还是传统的小时生辰石和水晶婚的纪念宝石,也是8时诞生的朋友及结婚15周年(水晶婚)的夫妇最理想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