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用象牙劈成的毫米白丝,编制成一把薄如蝉翼柔软如丝的手工艺扇品。像这样罕见的民间技艺,因缺少文字记载和人员传承,正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象牙劈丝技艺,目前能找到的熟练掌握此项高难度技艺的,仅上海市的陈海龙一根“独苗”。
自行研制失传工艺
象牙劈丝技术在清代已相当成熟,祝京兆所著《野记》中已有明确记载:“凡象牙齿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出之,柔韧如丝,以织为席。”即用特殊技艺将象牙劈成厚薄均匀的丝状,并用特殊合成药水,将泡好的象牙劈丝,进行打磨编制成各种工艺制品。
该技艺从清代中期发源于广州,传到上海后,牙刻则以精细、多层次的深高浮雕和小件人物著称。由于工序繁复及造价昂贵,清雍正皇帝曾三令五申下令停止制作,以致这项技术从编象牙席到使用在团扇等小器物的编织中逐渐消失。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任职长江刻字社的技师陈海龙,开始对象牙劈丝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在没有任何技术指导及资料参考的情况下,成功地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出了劈丝工艺,其所雕刻的龙华古塔、宝船等作品,曾分别被故宫博物馆收藏,并被给予“技术超越前人,可谓一项客观的创举”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