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设立石雕和紫砂这两个新专场?
陈林林:石雕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它不仅仅是资源性的东西,也带有文化意味。这几年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投资理念的多元化,石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近恰好有一次机会,我们到台湾地区与那里的一些藏家接触。这几年台湾地区经济相对萎缩,大陆的经济则在上升。因此现在的收藏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大陆。
拍卖非常讲究时机,现在也算是个好时机。因为好东西是有“腿”的,哪儿钱多,就往哪儿跑。现在大陆钱多了,好的东西才有机会到这里拍卖。这次“国石”专场中的拍品,几乎全是从台湾一些大收藏家手中征集来的,而且估价起码要比大陆便宜30%左右。
关于紫砂,今年春拍我们做了一场 “现当代陶瓷艺术”,里面有30件紫砂,市场反应很好。是通过这次试水,我们才决定搞一个紫砂专场拍卖。
《第一财经日报》:石雕和紫砂近几年里的行情走势如何?
陈林林:紫砂进入市场基本上是1980年以后的事情。自从进入市场,基本上它的行情就在不断走高。以前它的走势基本上根据经济情况走。经济上升了10%,它可能也就上升10%。但这几年,有所不同。过去人们可能更注重投资,而现在可能更注重文化享受。因此它的行情走势与经济走势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
经济可能会对市场整体氛围产生影响,但是从这次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情况来看,器物这一块还是特别好,只是当代艺术这块可能受到一些影响。因为,器物和绘画不同,器物的制作周期比其他艺术形式慢,它与资源也有关系。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大家对当代的艺术品敬而远之,有许多人甚至质疑当代瓷器、石雕和紫砂也已经沦为投资者炒作的筹码,你对此怎么看?
陈林林:炒作在整个艺术行业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投资者对自己所购买的东西有一个心理定位,不要盲目地追涨杀跌。
这次我们的拍品价位,都不是按照艺术家的市场价格来评估的。有些艺术家的市场价格可能很高,但我们的判断相对很低。比如说,我们此次有一件戴荣华的粉彩瓷瓶《西施浣纱》,标价是18万元。但这件作品如果是在市场上买,价格可能在28万元左右。我们就是要给市场一个空间,希望大家在这个范围里买。
油画从1993年进入市场,到今天已经整整15年了,而当代陶瓷今年年初才进入市场,到现在才拍第二场。当然这一年来,市场价格有所推动,但也没有像当代艺术那样暴涨。不过它未来的市场走势还是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