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文化理财,珠宝收藏投资

傅惟慈:收藏是一种精神流浪

日期:2008/10/31 来源:编辑:
文章TAG:

    “翻译是游戏,是实验和寻找,收藏则是一种精神流浪。”著名文学翻译家、世界钱币收藏家傅惟慈手执一枚英国根西岛的小铜币,既像是交谈又像自语。每天在这座藏于北京西城四根柏胡同的祖宅里,或赏玩钱币,或闲读诸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之类新潮书籍,被年岁羁绊的热爱漫游的心仿佛也摆脱了束缚,畅游开去。“打开币簿,我的灵魂一会儿走进埃及大清真寺,一会儿随着骆驼队跋涉在某个阿拉伯国家的沙漠里,一会儿又栖息在太平洋岛国土瓦鲁的椰树下,听海涛拍岸……”傅惟慈一语道破收藏于己的乐趣。

    “白天在币市上奔走购求,晚间在灯下摩挲品玩”,数十年悉心收集,傅惟慈收藏了6000余枚、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其中殖民地钱币、文化名人专题、各国特殊历史货币和德国紧急状态货币的专题收藏在傅惟慈的收藏中占据重要位置。所涉地区及其历史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是傅惟慈收藏的价值所在,而对藏品的背景及其所涉及的信息的深度读解,使其收藏臻于“赏玩之境”。

    9月6日,到傅惟慈家中拜访,推开虚掩的院门,一方绿荫蔽日的小院鸟语花香,清寂生动。穿过洒满日光的玻璃廊檐,来到一间书斋兼卧室的十平方米小屋,先生早已备好厚厚一摞自己收藏的币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几卷与其所藏钱币相关的地理知识部分也已经翻开来,预备随时查阅。

    性喜自由不拘的生活,幻想游历世界,年少时,傅惟慈的人生理想一是当作家,一是做流浪汉。中年时代,精通英、德、俄等多国语言的他沉浸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傅惟慈一生奉行翻译应当选择与自己气质相近的作品,如此才能与原作者灵犀相通。在自己的诸多译作中,傅惟慈私爱美国侦探小说家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善于自嘲,并且懂得于人生的烦闷和孤独中,用一个人的游戏使生活多一些色彩。”——傅惟慈以马洛为喻,为自己的收藏癖下了一个合理的注脚。

    收藏者的达观

    “还是先看一下我收藏的钱币吧,这样好有个感性的认识。”傅惟慈开门见山。手执一枚意大利镍币,币面上米开朗琪罗所画的教堂顶端的天使栩栩如生,再换一枚俄罗斯标志性的“双头鹰钱币”,然后是1924年俄罗斯发行的以打铁工人为题材的小钱币、大革命时期以割草的农妇为题的法国钱币,再往后是1928年发行的印有舒伯特头像的德国钱币……“最古老的钱币表现的是神,此后以鹰、狮子为主要标志的代表王权的货币延续了近2000年。大航海时代的钱币往往是宗主国和殖民地的信息兼而有之。20世纪发生了革命,手工业者、产业工人出现在货币上,一战时期,德国的钱币更是异彩纷呈。”在傅惟慈一气呵成的介绍中,时间有了纵深感,透过一枚一枚变换的钱币,诸国历史风起云涌。

    让傅惟慈爱不释手是一些小国家发行的印着小动物的可爱的小钱币,比如发行于1967年的“一只小母猪身后跟着一串小猪”的爱尔兰钱币,或者某太平洋小岛上的印着一群小海龟的钱币,币面上小海龟一只一只地张望,椰风阵阵。而曾经的法国殖民地非洲达荷美时期(daho mey)的银币正中则是圆润丰满的裸女浮雕,此枚银币精湛的铸造技艺令傅惟慈倾倒。

    “我就喜欢这些印有小动物的钱币,好玩极了!”傅惟慈的语气是明显的顽童气,仿佛摩挲珍爱之物,时间就真的不会老去。说话间,一枚一面载着三头小狮子的根西岛1答波(合1/8便士)的钱币被“揪”了出来,话说这枚钱币背后还深藏着傅惟慈青年时代的故事。

    1943年,从小就幻想漫游天下的傅惟慈,决定离开被日本人占领的北平城,到延安投奔革命,奈何给他画从北平到延安的路线图的人搞错了方向,把去延安的目标错画为去西安。傅惟慈按图索骥,一路南行,绕太行,过黄河,就在过黄河关卡时,因为是敌占区来的,必须排着长队“安检”,排队时傅惟慈不经意往口袋里一抹,“哎,一枚小硬币!”拿出来一看,是自己天天摩挲的载着三头小狮子的根西岛1答波币,一面是欣喜一面又是害怕,于是很惋惜地把小狮子币埋于路边的黄土缝隙间。

    时光流转,40年后,傅惟慈旅居伦敦,与伦敦查灵?克劳斯邮币市场设摊的韩森(音)老头交情甚好,后来重新捡拾起收藏兴趣的时候,首先寻觅的便是一枚与当年掩埋在黄河边的钱币相仿的根西岛币,可惜这次找到的是4达波,“我更喜欢它‘弟弟’——1达波那个。”傅惟慈仍念念不忘那枚曾天天贴身揣着的小铜币。

    交际丰富了收藏

    大多数儿时的游戏,总不外乎“满足好奇心和有趣两大要素”。傅惟慈4岁那年,生母早逝,“被禁锢在四堵高高院墙内”的童年生活于是显得格外冷清、寂寞。精通俄语的父亲傅鼎新曾在中苏合办的中东铁路理事会任职,从小对儿子的管教甚为严厉,少不更事时,《论语》、《孟子》便是每日的必诵读本,而父亲则留下了一种“像神一样爱不起来也不能恨”的记忆。

    8岁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傅鼎新带着儿子辗转到北京,置下什刹海边的一方院落安家。8月苦夏,卖果子干的吆喝声衬托得高高院墙内的生活越发寥落,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单人游戏,“把单调的日子涂抹上一些彩色”对于孩子来说几乎就是一种本能。而故居角落里的一间空房,成了父亲存放旧物之所,往后这间小屋便是傅惟慈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小屋里的物什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是一枚带着“1924年”字样、印刻着工人图像的小镍币。后来父亲告诉他,镍币上的俄文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刻画的人物极其生动,充满故事性:其中工人模样的人一手扶着小手工业者模样的人,一手指向“光明的前方”,“意思是,快放弃小手工业模式吧,产业化才有前途。”然而,镍币背后的意义都是成年之后才知道的,对于少年时代的傅惟慈,这只是一个“可以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的载体,“远比文字直观、生动。”

    15岁时,北京德胜门晓市成了他的流连之地,让他醉心于一枚一枚神奇的外国钱币。此后又知道“银庄”也是观赏外国钱币的好去处。那时候,傅惟慈还只是从零花钱里挤出些零票碎银,零乱地收集,经年累月,18岁时已积攒了五六百枚,数量可观。

    少年时就有的收藏之好,在整个中年时期“束之高阁”,傅惟慈早已认为:“收藏必须有三大条件——一是知识,二是资本,三是闲暇”,因此,虽酷爱收藏,但在三大条件不成熟之时,也决不沉溺,“是为收藏者应有的达观”。说话间,一摞新的币册又翻了出来。

    及至晚年,傅惟慈重新拾捡起收藏癖。上世纪80年代初,傅惟慈在英国小住,与伦敦的钱币商人频繁交往,慢慢熟识。韩森老头告诉他:“新的收藏,不妨从收集青岛成为当年德国殖民地时期的‘大德国宝’开始,因为当时发行数量少,流通时间短,所以格外珍贵。”

    而“鸽子广场”旁的文化街上的旧书店和钱币商店里的希腊人安德鲁斯?克里斯托都罗则以一句经典的“做钱币生意不是卖马铃薯”相调侃,顿时让两人的关系亲近起来。旅居伦敦的一年时间,傅惟慈沉潜于钱币的世界,立志要集齐世界200个左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硬币,“归国前,集到134个国家的,收获已经不小了”,而“收藏的一个乐趣就是慢慢集聚,艰苦寻访,‘众里寻它千百度’的过程”。

    热情豪爽的傅惟慈自称是个热衷交际的人,而广泛的交际又令其收藏疆域不断扩大。在傅惟慈的系列收藏中,“德国紧急状态货币”专题格外珍贵。“一战失败后,由于要支付巨额赔款,德国国内经济几近崩溃,地方政府纷纷发行货币,材质大多以铁、锌、铝等贱金属为主,更有甚者使用陶土,面值更是离奇,从几芬尼的低面值到一万亿马克的天文数字。”“德国紧急状态货币”中的几枚来自一次旅途中邂逅的德国友人,“这位德国女孩,打着背包游历了中国很多省份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在一次由衡阳到北京的列车上,傅惟慈与其攀谈起来,曾在德国慕尼黑做客座教授的经历自然拉近了与这位慕尼黑女孩的距离,“我随身带了咖啡,于是请她喝咖啡,我们成了朋友”,“她后来帮我收集了很多德国钱币,我要是没有那么多交际,收藏就太难了。”谈笑之间,傅惟慈放达圆融的人生哲学跃然而出。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