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巴塞尔钟表展表明了高级钟表业的复苏
作为瑞士两大表展之一,对比每年有数千参展厂商和十万计观众的Basel World,SIHH(日内瓦高级钟表沙龙)总是显得高端而小众,但其新款发布的影响却辐射整个钟表界。今年恰逢SIHH开展20周年纪念,19家参展品牌的出席参展记录明显上升(包括首次参展的独立制表师品牌Greubel Forsey 和 Richard Mille),12500位访客与去年相比上升了10%,其中1200位是来自各国的媒体代表,甚至每天需要排起长长的队伍通过安检后才能依次入场,种种迹象表明了高级钟表业的复苏。
提振信心的重新出发
2009年无疑是奢侈品行业相当艰难的一年,出于对经济形势的悲观判断,去年SIHH 上多数品牌都是有所保留的低调亮相,众多传闻中的重量级作品并未全部浮出水面。而今年,虽然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的影响,但日内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重振信心的出发。
以超级复杂功能为傲的高级钟表界热衷于将钟表师在腕表振荡、运行乃至报时领域的所有最重大的发现汇聚在一起,唯有最具才华的设计师和钟表大师,方能完成这项杰作,这正是复杂腕表系列产量极为有限的原因之所在。今年,就在金融危机的阴霾日渐消散的同时,本届SIHH上各种复杂技术如井喷般此起彼伏,众多难得一见的超水准之作纷纷涌现。复杂技术在今年的集体爆发,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其一,去年低迷的市场态势让各大表厂不得已将已经研发出的技术成果低调“雪藏”,以留待经济形势好转时再行激活;其二,去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再加上中国市场始终坚挺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和市场反应,令各大表厂在研发新产品时汲取了足够的信心,并得以在短期内迅速修成正果。
爆发式呈现的创新技术、高科技材质广泛深入的应用、更人性化的设计和理念、耳目一新的艺术创意灵感、陀飞轮和超复杂功能的一骑绝尘……场内高潮迭起,Greubel Forsey和Richard Mille的加入让SIHH的阵容愈见强大。每个参与其中的品牌似乎都诠释出了更为鲜明清晰的自我定位与设计风格,甚至从每一只腕表所闪动的靓丽风采中,我们都能对设计者心中流露的欢欣愉悦感同身受。虽然仅仅是与Baselworld分展后的第二个年头,SIHH的高歌猛进,毫无疑问地展现了南北对峙分庭抗礼的野心。
蜕变后的SIHH如今已经成了世界腕表领域中无可争议的另一面旗帜,它不仅使瑞士钟表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也势必促使世界钟表工业的发展加快进程。毫无疑问,SIHH的大张旗鼓同时也催生了新一轮的竞争机制,当“双展”在举办时间上分道扬镳,可以想见的是,一场关于钟表制造的、旷日持久的争锋,自此将在钟表世界之城巴塞尔和高举高级制表大旗的日内瓦之间展开。2010年,是瑞士乃至世界钟表领域中的全新起点,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我们都在直奔天堂。”
十年不遇的热烈反响
或许因为20周年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振奋了市场,或许是因为经济危机已近强弩之末而让去年被雪藏的腕表得见天日,对于这场盛会的空前境况和热烈反响,一些多年连续参观表展的业内人士用“十年不遇”来形容。
跟去年展厅里的空阔寂寥相比,今年SIHH人头涌涌,甚至第一次遭遇了“午餐危机”。这场高级钟表盛事,在行家眼中一向以“矜持”的面貌示人,观展间歇,在中庭的沙发上坐下来,悠闲地喝咖啡品香槟,是这个奢华行业的另一项得意谈资,更别说还有菜肴精美服侍殷勤的午餐招待。可是今年,一切都改变了:宾客太多,侍者忙不过来,他们的脸色似乎不大好。开展第一天,才12:30,食物已经告罄,第二天,为了防止同时就餐人数过多,午餐时间由12:30持续到15:00,但在13:30左右的时候,就只剩三明治了。休息区永远人满为患,去听每个品牌的介绍会成了唯一能够坐下休息的机会。
中国奢侈品市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逆势飞扬令世界刮目相看,各个展厅各大品牌的中国区代表格外扬眉吐气。因为参展的中国媒体和经销商大幅增加,展会举办方还第一次专门增设了中文导览服务。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自中国的大额订单。
倾心 沉寂后的光华
今年的SIHH平心而论,比之去年的保守,有了长足的进步,拨开金融危机的迷雾,各大品牌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数百好表过眼,它们因科学概念、机械结构或艺术美感,令人一见倾心。